2018/9/11
Link Observatory Space Science Institute 在臉書以 Pale Blue Dot 再次發表 Sagan 博士講詞,並以:" Voyager 1, which had
completed its primary mission and was leaving the Solar System, was commanded
by NASA to turn its camera around and take one last photograph of Earth across
a great expanse of space, at the request of astronomer and author Carl Sagan.",說明了當時有此相片之原委。
卡爾·愛德華·薩根博士(Dr. Carl Edward Sagan,1934/11/9生-1996/12/20歿),美國天文學、天體物理學、宇宙學家、科普作家。
1990年2月14日當旅行者一號(Voyager 1)飛離海王星(離開太陽系所有主要行星))的那一刻,卡爾薩根建議 NASA(美國太空總署、航天局)讓這顆探測衛星回頭,拍攝了這張64億公里之外的地球照片(圖中的色彩條紋是相機鏡頭折射陽光所致),並於其後演講中發表了這段文字:
從如此遙遠的地方看去,地球似乎毫不起眼,但對我們而言,他是多麼地不同。
再看一次這個小點。這裡,是家,是我們。
這個點上,每位你愛的人、每位你認識的人、每位你聽過的人、每一個曾經存活一生的人類,匯集了我們喜悅與痛苦。千萬種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經濟學說;每一個獵人與掠奪者、每一個英雄與懦夫、每一個文明創造者、毀滅者;每一個帝王與農夫、每一對熱戀中的年輕愛人、每一個母親與父親、充滿期望的孩子、發明家和探險家、每一個教導道德的老師、每一個腐敗的政客、每一個“超級巨星”、每一個至高無上的領袖、每一個人類歷史上的聖人與罪人,通通都住在這裡,一粒懸浮在陽光下的微塵。
浩瀚宇宙劇場中,地球只是個非常小的舞台。想想那些帝王將相所潑灑出的血河,光榮與勝利為他們贏得主宰這個小點上,短暫而破碎的片段。想想那些無盡的殘酷,在這個脆弱小點的一個角落裡,一群居民,與另一個角落裡幾乎沒有任何差別的同類,怎樣經常誤解彼此、期待殺死對方,彼此痛恨竟如此炙烈。
我們裝模作樣自以為是,錯認自己在宇宙位置上有多麼優越,通通都被這顆黯淡的光點所挑戰。我們的行星,只不過是一顆被無邊黑暗宇宙所包覆的孤獨微塵而已。我們的渺小朦朧相較於無盡浩瀚,除了自己,我們不會從任何地方得到啟示或救贖。
地球是目前所知唯一能停駐生命的世界。起碼在最近的未來,我們這個物種還找不到任何其他可以遷徙的地方。造訪或許可以,居住則還不可能,不管喜歡與否,此刻,地球是我們唯一立足之地。
有人說天文學是一種樹立謙卑品格的淬煉。也許沒有比這張從遙遠的地方拍攝我們微小世界的照片,能更充分展現出人類的自大與愚蠢。於我而言,也更強調了我們必須善待彼此的責任,好好珍惜愛護這顆黯淡的藍點,這是我們從古至今所知,唯一的家。
-----------------------------------------------
其實,千年前東坡先生早已了然,暫撇應景的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不言,“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悲風遺韻中,蘇子道盡:“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中秋已近,仰首皓月之餘,不妨設想從宇宙彼端回望地球。我們都只是浩瀚無垠宇宙中,這顆毫不起眼"黯淡藍點"上,渺小蠕動的生物而已。讓我們一塊兒攜手好好珍惜彼此、珍惜萬物,在無邊黑暗中,珍愛這顆我們共同擁有、且唯一的、“家”..The pale blue dot.
Voyager 現況